央视暗访小升初掐尖招生:教育从畸形到变态是双减后最大的悲哀
发布时间:2024-06-06 22:19:00
只有把孩子的“根”养好了,他们才能迎来属于自己的花期,绽放出独一无二的美丽。
何为“掐尖”呢?意思就是个别学校通过各种违规手段,先于派位入学之前,就锁定并招收尖子生。
而这次的暗访,揭露了许多的掐尖内幕,各种暗箱操作的手段也被公之于众,看完真的震碎认知了。
这类考试有个暗号叫“MK”,明面上是各种校园开放日、说明会,实则是进行选拔考试。
记者潜伏报名后进入了校园,看到家长和孩子一进入教学楼就立马被分开,孩子们被统一带入一层层的教室,进行考试测评。
其实早在今年1月,教育部、公安部等多部门就已联合发文,明令禁止大师赛、希望杯、华杯赛等违规黑竞赛。
可很多机构开始“挂羊头卖狗肉”,以各种夏令营、冬令营、研学游等形式进行比赛。
就连几百万粉丝的大UP主,也曾经吐槽自己儿子因为没有杯赛成绩,得了三年区三好也没用。
记者探访发现,某校对外宣称只接受初三毕业生的开放日,竟专门为小学生开辟了“绿道”。
一份份精美的简历上,都是关于孩子历年的竞赛成绩、考级证书、获奖情况等等。孩子宛如一件商品,凭着这些待价而沽。
后来管控严了,家长就只能偷偷交给老师,或者发到电子邮箱。更夸张的,是一些机构也会帮着暗度陈仓,从中赚取利益。
小升初就好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家长们焦虑重重,不得不绞尽脑汁、掏空钱包,只为了那一张掐尖“入场券”。
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,哪怕掐尖成功了,紧接着还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快班、慢班,慢班要卷进快班,快班还要卷进前几名。
这还没完,挺过了小升初,还要卷中考、高考、留学,毕业后又要卷工作、卷房子车子。。。。。?
每天早晨,孩子们起的比鸡还早,有的甚至连饭都来不及吃,只为了能多睡那么几分钟。
他们没有少年的朝气蓬勃,只是在惯性之下、在老师的催促之下、在家长的期待之下,毫无人生目标和理想的坐在那里,口中含糊不清的读着什么。
早上6点,晚上11点,一个月4天假期,这4天可能还会被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和培训侵占。
有的孩子因为久坐便秘了,有的孩子因为营养不良住院了,还有些孩子不堪学习压力,抑郁自残甚至自杀了。。。。。
而比起身心受损,更可怕的,是所有的教育全部变成了流水线,有了固定的模板。
大家倾尽人力物力财力,研究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短期内提分,写作模板化、答题模板化,甚至连字体都恨不得全部都是从模子里刻出来的“衡水体”。
校园开始“监狱化”,走廊装起了铁丝网,教室装上了摄像头,外人进不来,学生出不去。
本该有血、有肉、有思想、有灵魂、有个性的孩子,全部被标准化,不允许有个性,排除差异,否定个人想法。
孩子的冷暖、身心、人格,没有人在意,他们已经沦为了内卷热潮下最大的牺牲品。
有个词叫“剧场效应”,说的是电影院里有一些人不守规则,站起来挡住了后面人的视线,最后所有人都不得不站起来。
某天女儿放学回来哭着质问她:“妈妈,你为什么不给我报班啊?全班包括我在内,女儿的各科成绩都不如意,常常拖班级后腿,她自然也收到了老师的多次私信。
慌忙之中,她只能找同班的家长取经,这才知道,别人家孩子幼儿园就开始提前学了。
很多孩子幼儿园识字量就有1千以上,小学六年的古诗都已经背完了,课程已经学到了三年级以上。。。。。?
先是给女儿安排了好几个兴趣班,咬咬牙还找了1对1私教,后来又开始琢磨着把房子卖掉换个学区房。
唯成绩论、唯分数论,剥夺了孩子的童年,他们甚至没有享受过一回做孩子的快乐和自由。
“社会压力大,一层层传导下去,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这些孩子。为了赢在起跑线上,很小的孩子就要卷进赛道,承受巨大的压力。如果刚开始就给孩子太多压力,会把孩子压伤。”?
父母费劲心力,把孩子卷进名校,却忽略了阳光背后必有阴影,名校的背后也有我们看不见的暗伤。
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曾调研了三十多万中小学生,结果发现了他们身上都有惊人的“四无”现象!
一个曾在某著名高中就读的女孩说,自己在高考结束后,忘记了如何用手机打字,如何用筷子吃饭,如何细细咀嚼食物。
更让人匪夷所思的,是她忘记了如何缓慢、清晰地吐字,她常常因为语速太快、说话含糊被人埋怨。
三年来,她习惯了争分夺秒,哪怕是等候跑操的两分钟,也要急吼吼地背两首古诗!
不会用电脑打字,只能先写到纸上,再通过触控板手写输入。怕别人嘲笑,就偷偷躲在图书馆的隐秘角落进行。
不知道什么是微博、什么是热搜,怎么使用微信,怎么下载软件,总是在各种基础常识上犯错误。
可是到了大学,她完全适应不了,因为她作为“人”的属性早就被一点点磨去了。
他们就活得就像行尸走肉,要么精神萎靡,麻木不仁,要么混吃等死,专心啃老,要么抑郁跳楼,结束生命。
“正确的教育观是什么?不是非要把小草培养成苍天大树,而是要把一棵小草培养出一颗美好的小草、健康的小草。”!半岛·体育中国官方网